温馨提示
福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,全年冬短夏长,温暖湿润。因此到福州旅游的最佳季节是秋冬,届时这里阳光明媚,树木常青,一派南国风光,尤其适合北方的游客。
最佳旅游时间
1.福州濒临东海,气候比较温暖,年平均气温为19.6℃,雨量充沛。到福州旅游的最佳季节是秋冬,届时这里阳光明媚,树木常青,一派南国风光,还有诱人的温泉,尤其适合北方的游客。
2.春季是福州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,冷暖气温变化很大;夏季以晴好天气为主,部分地区在7~8月会出现极端高温,另外此时也是台风多发季。当台风来临时要尽量避免外出,最好呆在房间里,直到台风警报解除。
四季着装
1.春(3-5月):薄毛衣、单件外套,备一条棉毛裤。
2.夏(6-9月):短衫、T恤、裙子。
3.秋(10-12月):较凉爽,套装或是迷你短裙尽显风采。
4.冬(1-2月):天气较暖,最低气温基本在0℃以上,游人不必携带过多的过厚的衣服,最冷的时候一件薄羽绒衣也足够了。
旅行必备品
1.证件:出游时要随身带备有效证件如身份证、学生证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
2.衣物:
春秋:还是比较凉快,薄毛衣、单件外套,备一条棉毛裤。
夏:短衫、T恤、裙子。
冬:天气较暖,最低气温基本在0℃以上,游人不必携带过多的过厚的衣服,最冷的时候一件薄羽绒衣也足够了。
3.药品:游客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携带常用感冒药、消炎药、肠胃药、晕车药、创可贴等。
4.现金、银行卡:出游时财物要分开放,注意财不露白。
5.其它物品:携带常用的生活用品。手机、相机、mp3等您可能需要携带的电子设备,记得带好充电器、电池以及足够的存储卡。
安全相关
1.外出旅游最重要就是安全,建议您去福州旅游最好和同伴一起前往。
2.团体旅行时不可擅自脱队,单独离队,请征得全陪导游同意,并随身携带当地所住宿饭店地址、电话,以免发生意外。
3.如果要爬鼓山,建议清晨四五点钟出发,差不多爬到山顶时正好可以看日出。
4.夜间或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外出,请告知全陪导游或团友,应特别注意安全。
5.贵重物品请放置酒店保险箱,如随身携带,注意保管,切勿离手。
风俗
拗九节与二月二
1.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。“拗九节”又称“后九节”、“孝九节”和“送穷节”。这天清早,家家户户都用糯米、红糖,再加上花生、红枣、荸荠、芝麻、桂圆等原料,煮成甜粥,称为“拗九粥”,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。已出嫁的女儿,也必定要送一碗“拗九粥”,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、蛋、猪蹄等,送回娘家,孝敬父母。此外,凡是人的岁数逢九,如九岁、二十九……(称“明九”),或是九的倍数,如十八岁、二七岁、三十六岁……(称“暗九”),也要像过生日一样,吃一碗“太平面”,以求平安、健康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,“九”是不好过的,福州人逢九就犯忌,认为“九”是厄难的岁月,所以,凡逢“九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,出嫁的女儿,也要给父母送“九”,以求父母平安、健康。
2.“拗九节”过后三天,便是农历二月初二,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传说节日,简称“二月二”。二月二这天,福州人不吃糖粥,改吃咸粥。咸粥是以糯米、芹菜、葱、蒜、虾米、海蛎、肉丝等为原料,煮成的咸味稀饭。二月二之后,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。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、烹调正月富余下来的食物,所以,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,没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。二月二弘扬了福州人不铺张浪费、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。
除夕“避债戏”
1.福州民间剧团过去有一个传统的班规习俗,即每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按例要“封箱”(即用红纸条将戏箱封住),表示戏班人员放假回家过年,要到来年正月初一才正式开堂演出。
2.福州台江坞尾古建筑万寿尚书庙里的戏台每年除夕之夜锣鼓喧天,热闹异常。在古代,台江商贸发达,贫富不均。有钱人家除夕之夜灯红酒绿,满桌佳肴。而贫苦人家最怕年关到来,债主临门逼债。有些慈善家出于同情,便募捐筹款,以高酬金聘请闽剧班社,特定在除夕之夜破例到万寿尚书庙里演戏,并规定要通宵达旦,好让穷苦的负债者聚集到庙中看戏。当晚如有债主进庙逼债,一来人群拥挤难以找到人,二来会遭到穷人们群起而轰之。所以万寿尚书庙除夕演戏免费专供穷人看,被俗称为“避债戏”。到了第二天天亮已是正月初一,便算是过年了,债主又不便开口向穷人讨钱,否则自己也会感到不吉利。
福州民间丧葬习俗
1.福州早年民间对于丧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规例,一直延续下来,到现在有许多已经逐渐革新简化,但还有残留痕迹。
2.办丧事,人死了要“做七”,每七天叫一七,七七四十九天,每一七都要请道士做道场,或是请和尚尼姑念经,要设灵前桌,每日早晚要唱汤、唱饭、点塔香。
3.其次,男子在父母亡过之后,就要服丧。古时谓父死曰孤子,母死曰哀子,父母俱死曰孤哀子。在服丧中是十分狼狈的,所以福州有句讽人其貌不扬的话叫“真像孤哀子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3.上寿的人死亡,有发素帖(即讣告)及企“屏风”的规矩,在素帖及屏风上自称为“不孝男”,戴孝一般都是首七开始,这日叫做“上孝”。在上孝之前,男人要去理发,刮胡须,否则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终七时才能理发,孝男穿麻衣带麻帽穿草鞋,腰扎草绳,麻帽上挂两个棉球。出葬时孝男要手执“孝儿杖”,杖长三尺,糊以白纸絮。孝儿杖,父死用木杠,母死用竹竿。这就是所谓“柴娘罢(父亲)、竹娘奶(母亲)”。
“做半段”
1.福州郊县的乡村早已有约定俗成的村庆活动——做半段。这村庆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种或秋收秋种之后的农闲时间里,且皆定在农历七月以后。村庆日恰在农历年过了一半以后,这一年的时间已过“半个阶段”了,所以村庆活动就被称为“做半段”。所有相邻乡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错开来,每村一年一次,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请,村庆活动不停,节庆气氛热闹,历久不歇。
2.村民十分重视做半段,为了使村庆办得隆重而体面,他们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请的物资筹备工作,养肥了鸡鸭猪等禽畜、酿好了米酒;路上相遇,也总在相互提醒或转告,村里的孩子们更是巴望着做半段。